文件創建失敗:D:\Inetpub\vhosts\maha-sati.org\httpdocs\zen2\cache\about\zzz_34_1.html
函數:newfolder
詳情:D:\Inetpub\vhosts\maha-sati.org\httpdocs\zen2\cache\about\zzz_34_1.htmlWrite to file failed. 次第-佛印山仙佛村禪修營
實修
次第
位置首頁 > 實修 > 聞思 > 次第

基地安營-安住階段~安住身心(尋、伺禪支)高峰頓悟-見法階段~觀照念頭(喜、樂、定禪支)高原修圓-正覺階段~寂照世間 (捨禪支)


安住階段~安住身心(尋、伺禪支)

初階行者在這個階段就如同是登山前的準備,開始建設基地、安穩紮營一般。人的一生都活在雜念之中,要想達成究竟涅槃的目標就必要先穩定住身心,讓妄想雜念不再那麼的竄刺針飛。要攀登高峰之前,就必須要基地安營,才能整裝待發。而在動中禪的初級階段就是練習讓念(心絮)安住在身心目標。讓行者練習生養正念、喚醒覺性、察覺大腦攀緣(碰到任何境界情事都攀會附著)的習性。

這是六禪支中的第一支-尋禪支,是凡夫成為修行者,調適身心,安營前的準備階段,如睡眠時間、禪修活動及修行體力等等基本功課,這時的行者有如初次行舟,顛簸狼籍,內心忐忑不安,疑雲蓋頂。因為身心尚待磨合,屬尋法適法的階段。

而第二支-伺禪支,就是守株(動禪)伺兔(正法)的時候。已經踏入門檻,正式基地安營的階段,此時行者作息及一切身心基本功課已經就緒,不再心神不定,真正得以全心培養覺性,這時才是動中禪安住階段的正式起動。行者已蓄勢待發,屬伺法的階段。

這階段所遇上的雜念都是屬於放任型的雜念,歸類為"粗煩惱",所謂放任型雜念是指一般人心念未曾經過內觀訓練,正念覺性尚未升起,妄想雜念放任叢生。但凡任何風吹草動,眼看、耳聽、鼻聞、舌嚐、身觸、意識,大腦心念剎那攀緣-色→受→想→行→識,任何名色(精神稱名、物質稱色)一旦上腦,五蘊連線(色受想行識)瞬間成識。此時形成的心識造成第一層(外層)粗糙煩惱。

如果未加以對治清理,積聚成形後便沉澱至潛意識成為難以抹滅的記憶。

日後當有相似的外境發生就會再度浮上腦海,提供資訊比對分析判斷,最後再度聚攏成新的心識,再回到潛意識等候下一次的浮現,此種"相似相續"的現象,行者可在此發現"輪迴"的粗胚身影。

初級安住階段所面臨的雜念都是屬於這種粗糙雜念,平常你是任由它來去自如,現在卻開始嘗試不與理會它。可想而知,修行者將會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撞情境,好消息是這種煩惱畢竟是較為粗糙的雜念,雖然是心海龐然大軍,但是只要行者如實修行,不由它來去自如,久而久之,大腦的需求不再,即可親睹雜念浪潮終漸消散。當行者通過初階的試煉,將袪除一生強佔腦海十之有七的粗雜念,讓自己踏上成為真正主人(所謂本來面目)的道路。

完成初階的臨界點就是行者自證"名色分別智"。只要通過這個動禪初階,行者將步入見法階段,覺性已然成型崛起。只要精進、如實得法的修行,將可處處見法、時時法喜,親身體證正法。


見法階段~觀照念頭(喜、樂、靜禪 支)

行者進入見法階段,就如同登山者已經完成了充分準備,身心安住已達登峰的條件,開始登峰。這時行者所到之處是此生從未有過的境界,繼續長養覺性,讓覺性愈發茁壯,行者沿著-喜、樂、靜(一心)禪支的道跡前行,沿途處處見法,體證法義中所呈現出的真理。並且發現身心因著覺性成長而改變,你的身心改變對照在日常生活-行、住、坐、臥、眠、寤、語、默之中有如驚異大奇航一般,這世界沒有任何變異,但世間因你而改變。

在雜念日漸蛻去的識界裡,一花一語中,凡塵俗事世間,在每次通過層次越高的禪支(喜、樂、靜)之中,行者認知的體悟也隨之進階上昇,每一次的進境轉折處,人的六門(眼、耳、鼻、舌、身、意)所觸之處,層層迷霧層層開,所到之處,依正念以覺性觀詳世間萬物,處處是法,禪悅不斷。

另一方面,在此之前粗糙雜念大軍過於噪雜喧囂,更細微的煩惱,凡人無法查覺。覺性的生起使得表層的粗煩惱相對萎縮,這時你會發現隨之而來的潛意識記憶煩惱(中煩惱), 這包括了過去(含兒時)的負面記憶、甚至舊時身體的傷痛紛紛出籠,覺性開始處理這一塊區域,此時的行者更需如實精進,持續正念覺知念處(動禪、行禪、身念處),恆常的培育長養覺性,不去理會雜念(所有大腦知見),持續覺知著正念,讓覺知正念成為你的習慣,讓正念成為你的一部分。

自然正知生起,覺性(佛性)成長壯大,雜念自然逃逸無蹤。當烏雲密佈時,讓太陽出現是直達究竟的一乘法。

當行者來到靜(一心)禪支,中煩惱(烏雲)也因為覺性(太陽)而稀鬆消散時,就有機會登上高原了,行者因為機緣、精進程度、如法準度及宿世基業,每個人滅苦的時間因人而異,但是只要如實修行動中禪,三年之必有所成。這是我的體證及保證。


正覺階段~寂照世間 (捨禪支)

行者修行動中禪經過尋、伺、喜、樂、靜(一心)的過程,終於來到了捨禪支,也就是滅苦的階段。捨禪支和前面五禪支的不同點在於當你體證尋、伺、喜、樂、靜(一心)五禪支時,你是有所得,是見法、知法、得法的自證心境,但是當你來到了捨禪支,你是有所失,有所捨的。你會感到身上有某種屬於你的東西被拉拔出去了,感覺就像絲襪整個罩住你的頭上,然後硬生生的將絲襪往上拔走的感受。

實際的感受應是說像絲襪裹住全身,有外力將絲襪使力的往上拔起,然後清楚的感覺到有個東西從根深蒂固的地方整個被拔走抽除的感覺,事後自行印證的結果是潛藏在內心深處揮之不去的那一塊"苦"不見了。(這是個人體悟,每個人依著個人悟性、因緣,證道感受應該有所不同才對。) 當你到了這裡,連法都不見了,一切二元都不存在了,十方空無,萬籟俱寂。

之前的你是從雜念(此岸)中看著正念,那是有距離的,經過你如實的修習正法,自然就越來越接近正念,換個角度來說是正念越來越純粹了,一層一層見法就是正知如實、自證正法甚深如實知。

而正念正知就是覺性了,當你到了滅苦的階段,就是正念、正知-覺性(佛性)完成了,此時的你真正解脫了雜念的捆縛,是以完全相反的向度來看世間,是從正念(彼岸)中看著雜念,在正念中一切寂靜~『寂照世間』。當你從生活者成為觀察者之時,就像登上冰山脫離冰原般,在冰山上眺望冰原,漸行漸遠。凡聖之間,正雜之別已然斷開。

空堂對彼岸的認知悟解就是『正念之岸』,當行者擺脫雜念結縛,站上正念之岸時,清楚明覺的看(觀)著浮沉在妄想雜念的苦海世間。安住在正念彼岸,寂照著雜念的世間。

此"道"之路是否就此結束呢?這麼回答吧!這時行者貪、嗔、癡已除,但是習性尚在。確實已經結束了,但也是準備要開始了。覺醒之道已經告一段落,戰爭已然結束,該是清理戰場的時候了。換個另外的向度來說-覺醒之前你生生世世輪迴在三界六道,覺醒之前的你活在妄念過去、妄想未來的夢中,現在醒來以後,這一生所養成的習性是還沒有被剔除的,更遑論過去無盡生死的宿世習性。外敵已靖,是該清理宿世習性的時候了。

接下來就是保任與修圓的工作了,保任-在歷緣對境之時,保護心念,避免妄念侵襲,讓覺性任意運行與作為,修圓-在起心動念之際,將無始習氣一一剔除滌盡,圓融法身。

行者將清晰的內觀到習性的潮來潮去及生滅變異現象,這時我們稱為"高原體悟"。

這時你正處於正覺階段,於禪修時間,依正念禪法中的靜禪法門四念處十六聖階讓行者的覺性更為純粹、進入甚深微妙的究竟寂靜,及在日常的行、住、坐、臥之時,依空禪法門修行回歸空態-觀"有"(習性),進而逕行清理的工作。

使行者得以迅速剝離宿世習氣。宿習是導致輪迴的重要因素,當行者到達了覺醒之際,接著自然而然就是做著清除宿世習氣的工作,修行空禪法門則可加速清除宿世習氣。

透過行動條碼加入LINE [ 佛道實修線上研習群共修 ]


0955-090588

E-mail:mahasatiw@gmail.com
地址:新竹縣峨眉鄉富興村17鄰27號

Copyright @ 2018-2020 中華正念協會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靜心村官網
Powered by ZZZ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