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2021年想過得更好,該怎麼辦?-五分鐘談身心健康-佛印山仙佛村辟穀營
免費在家辟穀
五分鐘談身心健康

疫情之下,2021年想過得更好,該怎麼辦?

作者:仙佛村編輯組來源:仙佛村訪問:時間:2021/6/3 下午 06:42:43

疫情之下,2021年想過得更好,該怎麼辦?

最近疫情肆虐,大家每天都盯著確診的數字,每天過得提心吊膽,更讓人遺憾的是,每天還有很多悲歡離合的故事在發生,真讓人傷心欲絕。


但就像阿含經中講的,老病死折磨著眾生,都在提醒著我們生命苦短要趕快修行,但一般我們凡夫俗子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在亂世中過好這一生呢?

 

這裡推薦一篇文章,作者是一位澳洲的臨終關懷護士,她對那些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病人進行了採訪,提問他們人生最遺憾的、希望有機會重來的事集結起來在網路上引起很多人的關注,還因此寫了一本書《人在彌留之際的五大憾事》。

 

下面就來看看這篇文章。

 

人生五大憾事復盤

 

作者:布洛尼·瓦爾(Bronnie Ware)


我在臨終關懷診所工作了很多年,這份工作讓我能夠陪伴病人們,一起走過他們人生中的最後一段旅程。

 

得知自己的人生即將走到盡頭,他們通常會經歷一系列複雜的情感變化:否認、恐懼、憤怒、悔恨,以及更多的拒絕。但最終他們都會接受命運的安排,找到內心的平靜,然後離開。

 

當被問到,對於人生是否還有一些遺憾,或者如果人生重來一次,他們希望會有哪些改變,他們的答案總是那樣的相似。於是,我記下他們臨終前最為後悔的五件事,想告訴你們,也想再三提醒我自己,人生不能重來,也無法倒帶,因此,要隨時隨地提醒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到底是什麼

 

1. 我希望能過屬於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按他人的期望生活

 

這是所有臨終者最常見的遺憾。當生命即將結束,很多人驀然回首,才後知後覺發現,自己有多少夢想沒有實現。大部分人甚至連一半夢想都沒能實現,就要面對死亡。而造成這一切的,不是別人,是自己一路以來的選擇。

 

在人生的道路上,至少給自己幾次冒險的機會,去嘗試心中的那些夢想。尤其在身體狀況允許的時候,我們更應該努力追求生命中的所想、所愛。健康帶給人的自由很少會有人意識到,往往直到失去了才後悔莫及。

 

2. 我希望沒有那麼拼命工作

 

幾乎每一個我照顧的男病人都會這麼說。他們懷念天真爛漫的童年時光,以及愛人的親密陪伴。他們後悔總是把大把的時間留給工作,卻冷落了自己愛的人與愛自己的人。

 

其實我們的人生可以更簡單一些。你並不需要你以為自己需要的那麼多錢。偶爾停下腳步,給自己多一點休息時間,你會變得更加開心,也會更加積極地迎接生命中的挑戰。

 

3. 我希望更勇於表達自己的感受

 

許多人為了與他人和平相處,拼命壓抑自己的感情。結果,他們只是勉強讓自己滿足於平庸的生活,卻從未成為自己真正想成為的人。醫學證明,有許多心理和生理疾病都和壓抑自己的感受息息相關。

 

練習說出心裡的真實感受吧。我們無法控制他人的反應,或許當你剛開始嘗試這麼做時,旁人會被你的坦白嚇到。但這也是一個機會,能讓你們之間的關係上升到全新而且更健康的境界;或者,這也是一個好時機,幫你過濾掉一些其實你根本不需要的虛偽關係。不管怎樣,你都為自己贏得了一個不後悔的人生。

 

4. 我希望能多和朋友聯絡

 

在人生的終點,每個人都不約而同地想起了生命中那些最重要的朋友,但那些朋友,往往已經失去聯繫很多年了。躺在病榻之上,他們才意識到,自己有多久沒有打過電話給老朋友,有多久沒對他們表達過自己的關心和愛。他們深深遺憾於,自己沒能付出足夠的時間與精力來維持友誼,只能在彌留之際思念朋友。

 

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和朋友之間聯繫逐漸變少,是很常見的事情。賺錢當然重要,但是我們拼命賺錢,並不是為了錢財和名利本身,而是希望能帶給所愛之人更好的生活。直到彌留之際,人們才明白,人生一路走來最重要的不是錢、不是地位、不是名利,而是“愛”和“關懷”。因為當你一步步走向死亡,只有“愛”和“關懷”會陪伴著你走完最後的旅程。

 

5. 我希望能讓自己過得更開心

 

非常出人意料,很多人一直到去世之前才意識到,“快樂”其實是一種選擇。他們墨守成規,死守過去的習慣,所謂的“舒適圈”遍佈他們的情感和生活。因為害怕改變,害怕跨出舒適圈,他們對別人偽裝,也對自己偽裝,假裝自己對生活已經很滿意。但在內心深處,他們卻渴望能夠笑得自由自在,回到可以沒心沒肺的時光。

 

你的人生就是你的選擇。

 

到目前為止,你最大的遺憾是什麼呢?在生命結束之前,你要著手實現什麼、改變什麼呢?

 

-----------全文完-----------

 

這裡順帶提一下,與人為善,第一要善待自己

 

台灣人常常很ㄍㄧㄥ,很會忍耐虐待自己,也常把苦水往肚裡吞,想要身心健康,就必須把自己被欺負的能量,通過修行把它發洩出去,或是透過辟穀好好讓自己停機一下,把自己跟過去做一個切割,好好重新過生活

 

把自己療癒好了,身體健康了,你的適應力才會強,才不會遇到事情時一直當受害者一直抱怨,對人時才會有善念

 

人要為自己而活,這是天道,自己沒有好好活下去,沒照顧好自己,談什麼去照顧別人

 

師父常提到要善待自己的肉體、心神及慾望,所以才提到要打造一個依循【健康之路 – 修行之路 – 解脫之路】的成長環境。

 

如何善待自己,黃帝內經提到了兩句話「以恬愉為務 ,以自得為功。」

 

以恬愉為務 每天要完成的任務是心理安靜、踏實、愉快。

 

以自得為功 我自己滿意自己,做事完心裡高興,覺得自己成功了。

 

也就是要感恩、欣賞自己的好,因為我們普遍都對自己比較嚴苛,常給自己開罰單,覺得自己不好,所以很多人不快樂,因此要學會感恩、欣賞自己的好。

 

就像辟穀減重班的同學一樣,即便疫情宅在家,每天還是做好自己的一日一餐,斷糖,心情保持愉快、養成健康的好習慣,每天開心地看著體重一天一天地往下降。

 

過去我們都在為別人而活,三十歲之前為父母而活,三十歲之後為家庭子女而活

 

現在要為自己而活了,不要活在別人的眼光裡,要活在當下,不要活在別人的更多、更好、更不同中,經濟要獨立、人格、精神、思想也要獨立,這樣才不會因為委曲求全,而扭曲了本來的自己

 

比如很多減重班的學員想穿一件獨特風格比較年輕一點的服裝,以前會很在意別人的眼光,怕別人說自己不好,不適合自己,就打消了這個念頭,現在他瘦了下來,可以穿以前30歲的衣服,於是默默給自己立一個目標:勇敢地去突破坦然面對,順其自然

 

另外,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很多心理的包袱,越是跟我們親近的人,傷我們就越深,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疙瘩在,其實我們只要有一方學會低頭主動關心對方,很多事情就可以冰釋前嫌了不是嗎?

 

就算對方沒有給你善意的回覆,可是你對自己不是有了一個交代,表示自己努力過了,這件事可以完結了,不用一直背著這個包袱往前走,不是輕鬆多了?

 

最後,如果我們一直把焦點放在指責,抱怨是不是耗費了很多能量?

 

我們與其抱怨,不如突破創造,因為突破創造才會有所不同,抱怨只會原地踏

像就這樣短短的時間內,讓自己變了一個人不是很好嗎? 不是增添了很多幸福,減少了很多遺憾嗎?


這樣做不就是,我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我們能決定生命的寬度。

TAG:

0955-090588

E-mail:mahasatiw@gmail.com
地址:新竹縣峨眉鄉富興村17鄰27號

Copyright @ 2018-2020 中華正念協會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靜心村官網
Powered by ZZZ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