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右翻掌,停。覺知 2. 舉掌、停。覺知 3. 貼腹,停。覺知
4. 左翻掌,停。覺知 5. 舉掌、停。覺知 6. 貼腹,停。覺知
7. 右貼胸,停。覺知 8. 外移,停。覺知 9. 落掌,停。覺知 10. 覆掌,停。覺知
11. 左貼胸,停。覺知 12. 外移,停。覺知 13. 落掌,停。覺知
現在讓我們先來瞭解練習動禪手部動作的目的,動中禪手部動作(以下稱為動禪)分為十四動,每一個動作都不盡相同,或者移動長度不同,或者左右手方向不同,連續十四個不同動作,不讓心有動作相似而恍神分心的機會,這是為了給心一個工作做,心一直東奔西跑,心無常-因為生滅變異,無法捉摸、心苦-因為它就是你一生痛苦的根源、心無我-你以為它是你。神經學家實驗發現:“意圖的發動先於行動1/5秒,但是在意圖之前1/3秒先出現大腦脈衝。”也就是說,我們的決定並非產生於意識或理性行為。反而,它們自主生成於我們無意識的頭腦,當脈衝波動到意識的層面,大腦意識就佔為己有、視同己出,發動行動。無意識裡產生的脈衝驅使意圖去行動的過程是意識無法掌控的,每當你覺得你已經控制住它時,這時它已消散無跡,如此剎那生滅,你根本無從發覺。你只是接收它的指令,開始合理化有意識的分配工作而已。
動禪動作練習就是~給心一個工作,這樣讓你當下可以覺知觀察-你在雜念中,培養覺性,讓覺性持續不斷,覺性將自然提升到完整、圓滿。圓滿的覺性會做它自己的工作―滅苦、趣向彼岸。
修習動禪在任何時候,眼睛要自然的張開,讓眼耳都自然的運作。一直覺知身上一個部位的動作。舉手、投足、眨眼、吞口水、搖頭、點頭、摸耳、抓癢等等,都要清楚覺知到那一部位在移動。當我們手移動時,知道手在移動。手停的時候,知道手停。一次覺知一個部位,要清楚的知道。當我們翻掌時,知道在翻掌。當我們的手往上移時,知道手往上移。當我們的手往下移時,知道手往下移。同樣的,走路時知道左腳或右腳正在移動,走時自然而輕鬆。當你覺知每個移動時,你的正知正念就在這裡,你要精進的練習把這個覺知持續不中斷,我們的覺性就愈來愈強壯。這是修行動禪法門和其他法門最大不同的地方,一般的法門都是讓你用"頭腦的知見"來破"頭腦的知見",以盲斷盲,所以經常會陷入知障的漩渦而不自知,甚至自性盈滿、貢高我慢。而動禪你只要好好的培養正念正知,覺性會自然觀照妄念,正念越多雜念就越少,這是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了,你理解嗎?
經常覺知當下的身和心,使覺知持續如鍊子,這就夠了。心要無分別而簡單地覺知, 不要想其他,必須平衡而中性。內心要維持沒有期待,不需要去希望和想要從練習中獲得什麼,那是常我的伎倆。
重要的是準備好你的心!你勤於作手部動作,這是很好,但是你還要勤於覺知這些手部動作,使覺性增長。如果你經常作手部動作,你的心卻散亂、跑掉,就不算是處在當下。覺知著練習時的動作,就是活在當下的快速練習法門,了解嗎?
一開始能夠掌握正念覺知的精要以後,剩下的就是耐心的練習和覺性的累積。就像蓋一間磚塊砌建的樓房,每一磚塊疊得正確,基礎自然穩固而扎實。推而廣之,每人整天的動作也不外是動、停的組合;我們若能踏實地覺知一動一停,那麼就是時時在禪修。時時覺知當下。
現在正式進入實修階段,初學行者練習之初,往往因為教導師疏忽、或不重視而沒有做開功準備。這個階段屬於暖身階段,尤其
一大早第一次上堂禪坐時,全身骨架、肌群尚未舒展,此時行功預先疏通經絡、舒展關節,對於全身氣血暢行及禪坐品質有相當助益。
1.雙手前舉,與肩同高,力往下甩36次
2.雙手平舉,雙掌互擊,指尖互扣36次
3.雙掌互摩,洗臉搓耳,十指叩頭36次
將雙手由胸前往上往兩側大大張開,雙手兩側平舉,平轉兩邊到底。
將左手往左側平伸至盡,右手由上劃圓與左手相合,反之亦同。
頭部平視往兩側以8字型蛹動,單肩交叉前後蛹,雙肩前後齊聳。
兩眼平視前方,將頭部往前劃圓,配合腹呼吸,頭探前時吐氣,頭後縮時吸氣。
以丹田為圓心,頭部頸椎劃圓,隨後加上胸椎劃圓,最後再加上腰椎劃圓。
劃圈動作慢慢回到圓心,這時正是禪坐最佳姿勢,行功前最後做9次數息丹田呼吸,平穩身心,讓自己安住於定靜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