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創建失敗:D:\Inetpub\vhosts\maha-sati.org\httpdocs\zen2\cache\about\zzz_41_1.html
函數:newfolder
詳情:D:\Inetpub\vhosts\maha-sati.org\httpdocs\zen2\cache\about\zzz_41_1.htmlWrite to file failed. 見法-佛印山仙佛村禪修營
實修
見法
位置首頁 > 實修 > 解惑 > 見法

進階的叮嚀


行者得到了名色分別智之後,正式踏上了攀峰見法階段,此時你的覺性已然成形,不再是一隻小貓了,這隻進入少年時期的貓,雖然還沒有健壯到令雜念畏懼的地步,也已經是頭好壯壯的青少年了,不再懵懵懂懂的任由老鼠戲弄,現在要出來見見世面了。你開始得以運用日漸穩定的覺性(貓)來觀照念頭(老鼠)。在登山的這個過程中,沿途會有經過幾個階段~從喜禪支進階到樂禪支,再由樂禪支進階到靜禪支,最後由靜禪支進階到捨禪支。
這裡是你從未來過的境界,在你登上下一個高度的水平時,你的觀念、概念、見解等等…所有的一切,都將因為高度的不同,而大大的改變。因為這是你從未到達的水平,所以每一次你都會認為你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層次,悟到別人悟不到的境界,你認為你達『到』了、知『道』了、覺醒了。而生起"我"高人一等的我是、我慢的心理現象。這就是動中禪說的觀障、喜障、顛倒障的現象。(本書稱為觀障、喜障、樂障)
現在就叮嚀你這件事,就是為了讓你面對到這些障礙的時候,得以清楚回神,不去愚痴的竊竊自喜,暗自得意,導致原地踏步甚至因此退轉而不自知,希望事前的囑咐可以讓智慧的行者直接跨過障礙,朝向究竟解脫的大道邁進。

點燈窺心


開始進入見法階段之際,請靜思一下這些短句,這些雋永心得值得您細嚼慢嚥,靜心品嚐,挑出幾句成為你的心法,其中一句有可能就是你的關鍵……。
『知道身體的動作,只是知道而已,就是這麼多。』
『純粹的知道,不觀想、不默念,純粹的知道。』
『清楚的覺知身心的每一個動作,當念頭升起時要立即覺知,不要陷入其中。』
『念頭一起就開始造作(編導或評判),就是陷入妄念。』
『不要壓抑念頭,任其流動,讓它想,就是觀照念頭。』
『是讓心「看」著動作,而不是心「黏」在動作上。』
『是由「見」而悟,不是由「想」而悟。』由觀察不是由思想。

在完全領悟「身心目標」之後,將動禪手部動作或行禪走動的速度加快。既然培養覺性已有所成,應繼續觀察念頭,讓覺性得以茁壯。

不要興起要去壓抑念頭的念頭,心"安住於定靜"地觀察念頭。知道念頭生起時,只要回來覺知身體的動作,念頭便會立刻停步遁去。

念頭不停地生起,也將自動地停止。但是我們的心,通常念頭生起時,便不由自主被帶著跑了,如同小貓捕大老鼠似地,小貓被大老鼠拖著到處趴趴走。當我們持續訓練著覺性,我們不去理會老鼠(念頭),不停地飼養小貓直到牠長大強壯一樣。念頭生起時,心不會被拖走,念頭自然立刻停止。行者的心穩如泰山,如如不動。

你要任由念頭生起,念頭是我們對治的對象,你不讓念頭生起,我們要對付誰?念頭生得越頻繁,我們也越有能力警覺念頭的生起。當「覺性」越來越強時,便能快過念頭。

試想有一百個念頭生起,我們只知其十而不覺其九十,接著是能知二十而不覺其八十。如是練習到能知八十而不覺二十,接著覺知九十、九十一…。當在一百念中能知九十五時,行者應該要更加精進練習,一而再,再而三。「心」在這一點轉變,「道」從此開始,這裡就是涅槃的起點。

名色五蘊


當你的覺性增強以後,就能清楚地看清自己身心的實相,不被無明貪嗔癡所蒙蔽扭曲。佛教將外在世界,內而身心,種種物質精神的現象稱為名色五蘊。 「色」代表一切有形物質,「名」代表精神層面,就身心而言,「色」是身,「名」是心。
五蘊是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其中身體屬於「色蘊」,而心理現象又分成「受蘊」、「想蘊」、「行蘊」、「識蘊」四種。
「受蘊」就是各種感受,「想蘊」是辨別與記憶,「行蘊」是心理的造作、心絮的流轉。「識蘊」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識身的認知。

我們每個人,不外是這五蘊所組合而已。我們的覺性越強時,就越能夠清清楚楚的看清自己五蘊的運作過程,也就是說,經由身、受、心、法,境界由粗到細,逐階深入的看清我們的身心現象。能夠看清我們的五蘊,就會知道身心也不過是因緣和合而成,因緣生滅之間,沒有一個獨立不變的我,如實知見諸行無我,無我法印歷歷在前。看清我們的煩惱以及痛苦的來源,接著就能滅除我們的痛苦。由此可知你不需要深研身外的佛經,你只要好好的把你自己的這一本無字天書看透就能解脫自在了。就在這個當下,你可以體悟到,持續不斷地培養覺性是當前修行最重要的事。

如實知‧如實見


當你進入見法觀照階段,除了繼續培養覺知身體的動作以外,覺性已經可以修習進一步的方法~觀照念頭:
在日常生活行住坐臥眠寤語默當中,不論你做什麼,你都要覺知心裡的感受。不管你正在想什麼,都要跟隨著內心生起的任何東西,觀照念頭的意思就是要知道並且看(音勘)著它(心流)。不論你在做什麼,都要持續不斷地看著自己的念頭,跟著流轉游動的法流。不論你做什麼事——任心流動,但要看(觀照)著當下心的作態。
看書、寫字、買菜、煮飯或洗澡——不論你做什麼事,就是一直看著自己的心。恆常地觀照念頭,清楚知道生起了什麼的感受?是因為什麼所緣而生?貪愛、厭惡、疑慮、憂、悲、惱、苦…等等;這些念頭怎麼來?怎麼去?當歷緣對境之時是如何起心動念,我們要觀照這些念頭和知道其所緣,覺性強大了,自然就能追根溯源,抽絲剝繭。觀照這些念頭不是一直都存在的,它們不斷生起、滅去,不斷地在生滅變異。

知道了念頭的生滅無常特性,你開始了悟了,你將開始脫離隨念起舞的無明因緣,你不再隨著情緒起哄,你知道跟隨著情緒只會引起苦惱懊悔。行者只在一旁觀照著,當下只要一有什麼生起,覺性馬上看見它。念頭只要讓你看見,它就停了,這一停就滅除了煩惱,太陽升起,黑暗滅除了,前面的道路不復霧鎖雲埋,你知道回家的路了。

由初級進階時的內觀障礙-觀障


觀障-你進入喜禪支之初所發生的障礙,這時你剛開始真正擁有內觀能力,正式成為內觀行者,這是你內觀道路的第一個障礙,稱為觀障。當你從尋、伺(覺、觀)禪支進道上升到喜禪支時,里程碑就是得名色分別智-達成「身心目標」,這便是基礎階段的終點。因為較高的視野讓你看到了以前所看不到的向度,大千世界隨之改變,真理佛法(這一層)湧現不已,這是你從未達到的一個境界,你以為已得最高的佛法。在此階段我執較重的行者驕傲、我慢升起,有人會因而停止練習。
你的覺性隨著這一次的進階而成形崛起之後,將會加速的茁壯成長,你達到看清「名色」的階段,此時對自己的身心有更高一層的體驗。在這個階段,以前的死角現在看到了,許多法相見解一一現出,體悟了心性,看清楚了世間名法的外相,你覺得什麼都懂了,你認為你已經出師了,你欲為人師。致使你說出的話,單刀直入,句句到肉,不顧情面。引經說法高談雄辯,信手文章有模有樣。批評人事,左砍右戳,令人難堪。
每個禪支都有障礙,但不是過了障礙才能上昇,而是每次進道上昇之後就會出現障礙,這是和一般治學不同的地方,主要是每當你登上一階新的高峰,見解視野驀然乍高,每次攀上新的高峰,都是你從未來過的新地,所以你誤認為你到(終點)了,這讓你觸發沉潛在大腦深處的我慢,使你展現捨我其誰、妄自尊大。這就是障礙!執著於「觀障」的人其通病多是作意人師而自矜話多。
這時該是我們來認識"洋蔥理論"的時候了~你是洋蔥,沾滿了骯髒汙垢,你很煩惱,就像尚未修行之前的你,不知如何是好。現在如法修行,你認真的開始剝開洋蔥的外皮,經過精進努力終於把外皮剝掉了,你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潔白乾淨,你認為到此為止了,你完美無瑕了。現在能夠了解我想要表達的意思嗎?不!還早得很,你還要剝好幾層皮才有辦法到達核心。
努力終於有了回報了,你走入了一個新天地,但是裡面還有,你的內心有著好幾層的寶礦等著深入挖掘,你進入了金銀銅鐵礦中的鐵礦,它是寶礦但是值得你為它停留嗎?與深入核心的寶藏相比是不值一哂的,此時你要深思,未經修行以前的你是多麼的無知,現在的你提升了,但是接下來還有很多關卡要過,和以前相比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有甚麼好吹噓的呢?行者你應該保持謙卑,以謙遜之心重燃精進的火苗。這是一個障礙,是你由初階進入內觀世界的障礙,稱做觀障。 這個障礙是由於覺性昇起後,所產生的正觀智慧,如實知見的看到實相世界所衍生的,因為你看到了,而認為周圍的人都未看清。所以你認為知"道"了。

這種智慧能知道色名、知道無常、苦、無我、知道世間二邊,知道世間名相。而且是經由修習動態內觀而開發出來的一種自覺智慧,但是這樣的智慧只是內觀的第一層、外層,觀到它能夠讓你知道的也只是知道了世間假相而已,你所得的智慧還不夠深入到滅苦的境界。這樣的智慧其實是相當於?在失火的房子裡開了扇窗,看到了外面的實相世界?的智慧,以前是瞥見,現在是開窗看見,不是真正看見。
你的洋蔥已經剝掉了外層,但是也只是到了第一層內層,經由正念正知思維而「知道」的知道、只是知道了"世間的假相"、假名,但是"世間的真相"你還不知道,還需要再深入的去知道。
這種知道再經過"我慢"的雜染,就構成了一個障礙-觀障(因內觀生起的染污煩惱)。當這樣的智慧生起時,無明的我們因?我慢?而無法自拔深陷其中,那麼這樣的智慧就成了第一個障礙。
在這個時候,充滿我慢的念頭生起,陷入我執的你不再提起正念持續的看念頭,而是直接捲入念頭中,你現在只想要品嚐高人一等、為人師的美味(還記得我→食→味嗎?)。現在你事先知道了這個障礙,不要再把沉重的我慢結背在身上。放下了,你就超越了這個障礙。解決的途徑是~先恭喜自己進階了,然後輕輕的放下這個愉悅的感覺,告訴自己:覺性崛起時就是往前邁進的時候了。回來繼續覺知自己肢體的動作。此時應注意不要去專注或期待成果。鬆、柔、明、覺地做著動禪動作。
從現在開始,當念頭生起時,你開始觀照念頭。當你撥雲見日時就瞥見了聖道──正念之道,而你發覺大道一直就在你的面前。

喜禪支進階的障礙-喜障


這是在樂禪支開始階段時發生的障礙,在這個階段,你有了"思惟隨觀智",內外境一切現象都隨著你覺性的強大而有著截然不同的思惟,深植在你大腦根深蒂固的二元對立架構開始潰塌,你在所屬社會裡所耳濡目染的貪愛執取模式隨著你內觀智慧的增長而日漸微萎,持續精進的修行使你洗除塵心,脫胎換骨。思惟隨著內觀的智慧判若雲泥,這時自然心怡神悅,喜悅之心不由自主流溢。
一般而言,法喜愉悅是正向的、好的。但是,這個時候,喜悅卻是達成苦滅的障礙。喜悅生起時,練習者會執著於它,行者將執著於"喜受的現法樂住"。如果你耽樂於此,那麼你將自陷於這個障礙,而沒有辦法繼續上升至下一個境界,接續上一章的比喻,這是金、銀、銅、鐵礦中的銅礦,值得你留戀忘返嗎?
作者在得了名色分別智之後,腦海一直掛著:『這是甚麼?怎麼裡面有這個?』明知想不得,但卻揮之不去,浸泡在苦思不解的境界中,深陷泥淖。禪修第五日禪修下座後,就坐在靠窗的椅子上,聽著窗外雨聲,腳跟踩著椅子下方的橫桿,雙腳尖無意識的上下點著,滿腦子『這是甚麼?怎麼裡面有這個?』突然腳跟踩空,當雙腳懸在半空,尚未蹬地之時,心口屏氣要出未出之際,剎時之間萬籟俱寂,大叫:?啊!就是這個!?,狂喜不已,『我知道覺性是甚麼!覺性在哪裡了!』當時一心浸漬此境,心澄神曠無有想出,直至敲鐘回神已是晚餐時刻了。回到現在,旁觀者清的您認為當時的我,應該浸泡在得悟的法境之中?還是繼續前進,究竟解脫呢?記住你現在睿智的選擇,輪到你的時候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現法樂住"是指行者於禪修之際,離一切妄想,身心寂滅,現受法喜之樂,而安住不動。修習動態內觀的第二個障礙就是得法喜而樂住,滲我慢而生障礙。當我們瞭解及看見這點就要知道,法喜是進階的明證,但也是再進階的障礙,喜悅不是不對,但還是不對,未到究竟如何言對。行者終究還是會往前續進,只是耽湎的時間多寡而已,這時要加以警心滌念的是我慢也隨著法喜側匿而至,喜悅雜染了自滿和自傲能修到這個程度的心態,此時如果沒有警覺,導致自慢盈滿時,將對進階之路橫生障礙鴻溝,這是無色的黑暗。可知的黑暗是黑色的,尚能辨認容易看出,隱伏於法喜當中的黑暗是無色的黑暗,無從看見的黑暗是更可怕的。
所有的正、雜心念都是念頭,喜悅被我慢滲透,被纏在喜悅中就是被纏在念頭之中。當念頭生起時,我們攪進其中,不能看見念頭,換言之當我們被纏在雜染了我慢的喜悅之中,我們就不能看見純粹的喜悅,而自然安住於喜悅之中。那麼為什麼會被我慢滲入呢?因為"我慢"是五上分結之一,是屬於極微細甚深結縛,只有來到四果阿羅漢的修行者才有能力不令束縛,以行者目前的功力是無法避免的。因為這樣,我們必須把自己從我慢雜染的念頭中拉出來,站到念頭的外面來,這樣才能看見我們的念頭。
所謂被攪在喜悅之中是由於不知道純粹的法喜被我慢滲染,似是而非取而代之,因為當我們現受法喜之樂時,在現受法喜的那個當下沒有看見(我慢心念),而在生起的那個當下捲入其中。
耽於現法樂住要離開,受到我慢滲透的喜悅更要離開,以免受到雜染影響而致退轉。因此喜悅是在趣向更高進階層次佛法的一種障礙。
很多不知道和看見自己念頭的人,都會說他們已經知道和看見念頭,但實際上他們並不懂什麼是知道和看見。因為他們一直都還在念頭裡,大腦的念頭還在不停地現起,他們被攪在其中,只有在作意排除雜念之際,在這裡認為知道和看見自己念頭。殊不知自己在排除雜念之際,另一個"我能"的雜念已從背景升起。那些得到喜悅的人也是一樣,他們或純或雜一樣攪在輕安平靜之中,他們不知道那種平靜也是一種進道障礙,因而耽湎於平靜之中。(那些執迷於專注止禪得到平靜的人也是一樣,他們攪在平靜之中,他們不知道那種境界也是一種進道障礙,因而貪著於平靜之中)。
解決的途徑依然是~恭喜自己再次進階了,知道自己又往前邁進一步,輕輕的放下這個法樂現住的輕安喜悅。回來繼續覺知自己肢體的動作,保持精進使心由喜悅轉回動作。鬆、柔、明、覺地做著動禪動作。當覺性愈強時,喜悅便漸漸消失,心將回到平常心的境界,趣向靜(心一境性)禪支。

樂禪支進階的障礙-樂障


這是在靜(一心)禪支階段時發生的障礙,在這個階段,你有了"審查隨觀智",這個障礙不是一個明顯的大障礙,而是陸續出現的一串障礙,這一段障礙,我們稱它"樂障"。上一次的喜障感受是明顯強烈的,你很清晰的體悟,是欣喜雀躍的法喜,而狂喜之後的障礙就沒有第一次的那麼明顯,它一波一波的湧現,是安怡自樂的法喜。謹記著,動中禪每一次的進階,每一次攀登到新的境界就會蔓生出我慢發動的障礙,行者經過了一次大感受的『體悟』之後,而後就是一連串的『體驗』了。
這些體驗沒有必然的順序,隨著行者的習氣、機緣及因所受教育對法的理解差異性而有所變動。它是覺性讓你體驗到的一種心態,跟讓你狂喜是一樣的東西,只是規模較小,這意味隨著你覺性的增長廣大,每一次的進階越來越輕易了,頻率也加快了許多。這種如法的心態會讓你想要保住它,而放下覺性去執取它,當行者意猶未盡的尋求那種體驗時,因為想要攀念(這也是念頭)而離開覺性,也因為離開了覺性而禪味不再、原味盡失,你執意的尋找,終究白費功夫。最後還是回來持續覺知正念,長養覺性。如此體驗戲碼一再重演,心猿意馬來回攀盪,終無是處。
所有的體驗都是對的,但是就如同是瞎子摸象一般,每一位瞎摸者各執一邊片面的真理,都是對的也都不對,你必須把所有的面向都體驗過了,由點連成線構成面架成體才是完整。當你練習時,發現任何想要不以覺知肢體動作而以體驗的心得去執取的情形發生時,立刻轉為行禪練習,執取的境界就會自行漸漸消失,恢復正常心態後再回到動禪來。
所有的體驗都是對的,但這是長養覺性的成果,果熟自落無須強求,如果行者"我慢"作祟,硬要倒果為因,將導致如健身時專練一處肌肉,產生畸形發展,到時想要回頭調整,又將大大耗費無謂的心力。一切的體悟、體驗都因覺性而生,離開覺性如同斷根。守護覺性則令行者均衡發展,不偏不倚正向究竟涅槃。
在這一波一波體驗的階段中,任何有想要以成果感受來改變覺知方式的不正常情形發生時,應立即停止練習,改以行禪代之。那執取反常的境界就會自行漸漸消失,壓力會馬上減少。你依然任由念頭生起,不要阻止它們,這些是心得成果,它會逗留著,持續知道它、看到它、瞭解它,成為「是」,成為「有」,覺性因它也隨之強大。

俱捨拔苦


聖者的心從沈重轉成輕盈,從黑暗轉成光明,從無明轉成明。將粗的、中的、細的煩惱依次拔除,從看清名色開始,內心就有大的轉變,每一階段都是自證自知的,這便是動中禪的修道次第。洋蔥層層剝去,最後空無一物,你到達了拔苦階段,安住寂靜空無地。接下來,便是在歷緣對境中保任與在起心動念中修圓了。
言語道斷,到了這裡一切都放下了,停止了,文字、語言等一切有限概念的表達方式,怎麼落筆都不對。這是全然純粹的體驗,無從形容世間二元止息之意境。行者只有親身體驗,當你到了根、境、識一切空無,無所有、所有無之地,你就到了。



透過行動條碼加入LINE [ 佛道實修線上研習群共修 ]


0955-090588

E-mail:mahasatiw@gmail.com
地址:新竹縣峨眉鄉富興村17鄰27號

Copyright @ 2018-2020 中華正念協會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靜心村官網
Powered by ZZZcms